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警民携手织就平安网 桂林古巷夜经济焕发新活力

2025-06-20 10:36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华灯初上,桂林市东西巷的红灯笼渐次点亮,空气中飘散着桂花糕的甜香。广东游客林先生却无暇欣赏这醉人夜景:他五岁的女儿在人潮中走失了。

“警察同志,帮帮我!”林先生焦急地找到正在巡逻的民警唐卓琰。

了解情况后,唐卓琰立即启动网格联动机制,不到十分钟,就在巷口的糖画摊前找到了看得入迷的小姑娘。“桂林警察比导航还靠谱!”林先生紧抱女儿时的激动,成为警民携手护航夜经济最生动的注脚。

这条承载着桂林千年文脉的古巷,自2016年6月开街以来已接待游客近亿人次,创造50亿元销售额,先后荣获“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两项殊荣。

面对日均两三万人的客流压力,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创新推出“微网格+商户联防”机制,将2.92万平方米的街区科学划分为5个网格,构建起“1警+2辅+3网格员+N商户”的立体防控网络,让传统与现代在这条古巷完美交融。

每天傍晚,暮色降临,东西巷警务室民警就会准时开始巡逻。他们手中的智能终端实时显示着街区的各种情况,身后的网格员则仔细扫描巷角的智慧二维码。这套覆盖整个古巷的“智慧防控体系”,让每个角落都尽在掌握。

“吴师傅,今天备了几笼桂花糕?客流还行吧?”唐卓琰熟络地和百年老店的第五代传人打招呼。这看似平常的问候,背后是300余家商户被有效组织起来,成为覆盖古巷的“安全前哨站”。

在每个微网格内,都推选责任心强、熟悉情况的商户担任联防员,形成立体化的联防力量,发挥着关键的前端感知作用。联防的核心枢纽是“守护家”APP,商户可以通过它即时上报各类异常情况,实现网格内的安全信息互通。

6月13日晚上9时许,唐卓琰的智能终端突然响起提示音。一条来自商户联防员的信息弹出:“唐警官,隔壁旅行社有游客因退票问题与店家发生了争执。”他立即联系市场监管和物业人员,仅用8分钟就抵达现场。

image.png

民警在东西巷巡逻。(饶承芃 摄)

由于大家对辖区情况的熟悉,纠纷很快就解决了。“这种效率源于我们建立的平安档案。”唐卓琰解释道,“守护家系统详细记录了每家店铺的基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历史事件,让我们对每个店铺的营业特点、常见纠纷都了如指掌”。

当晚11时20分,上海游客王女士焦急地来到警务站求助,她装有价值数万元单反相机的背包遗失了。民警立即调取监控,仅用半小时就找到了丢失的背包。“从报警到拿回包,比点外卖还快!”王女士的赞叹并非个例。据统计,今年以来类似的快速寻回服务已达63次,平均用时较传统模式大幅缩短。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实现“零重大案件、零安全事故”平安纪录的同时,东西巷内商铺的承租率逆势增长10%。

“这套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转变了治理思路。”秀峰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商户从治安管理的对象,转变为共建平安的合伙人,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据悉,今年以来辖区派出所累计调解纠纷23起,服务走失游客12人次,寻回失物90件,切实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当最后一批游客离去,红灯笼渐次熄灭,警务站的灯光依然明亮。值班民警正在伏案整理当日的执勤记录:处理商户上报信息12条,服务游客咨询26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科技赋能与传统群防的完美融合,让古巷的烟火气既热闹红火又安全有序。

如今,东西巷的夜经济越发红火,各类文创店铺、特色餐饮纷纷入驻,为古巷注入了新的活力。

晨光再现时,守护者的脚步将继续与夜经济的脉搏同频共振。在这条千年古巷里,警民携手织就的平安网,不仅守护着每一盏灯笼、每一缕甜香,更托起了每位游客“稳稳的幸福”,让桂林的夜经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文:周长辉、杨柳 来源: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