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民族契约文书档案里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专题展在邕开展
6月13日,“文约八桂信铸千秋”——广西各民族契约文书档案里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专题展在南宁市国家档案馆正式开展。活动由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南宁市国家档案馆联合主办,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南宁市发展改革委、南宁市文广旅局等30多家单位约200人参加活动。
开展仪式现场。(宁金阳 摄)
本次展览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线上展厅在“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出版平台”同步开展。线下专题展厅共设有“契定山河”“家约民契”“信立百业”“法护民权”“文融八桂”“信用南宁美好生活”6个板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展出约80件清代至民国时期广西各民族聚居地区契约文书档案,重点展现广西及首府南宁历史上各民族和谐共处、互信合作的优良传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信用南宁”建设成果,系统展示广西各民族经济生活、生产方式、社会治理及民俗民风,生动讲述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情感上的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举办了“请听档案说:契约镌刻的共生年轮”主题分享会,邀请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谭静博士、古籍抢救搜集人河池市农村信用社退休干部韦海科、古籍收藏人河池中学退休教师覃瑞谋进行主题分享。作为古籍抢救搜集人,韦海科在分享时,介绍自己是一名与时间赛跑的古籍“拾荒者”,在过去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走遍河池市的各县区,搜集那些承载民族记忆的契约文书。“从罗城移民的闽粤会馆契约,到南丹苗寨的土地交易文书,这些契约不仅是各族人民经济往来的凭证,更是民族团结的‘契约’。希望这些古籍不仅能进入博物馆的展柜,更能走进学校、社区和乡村,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鲜活教材。”韦海科说道。
此外,南宁市国家档案馆与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向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颁发档案捐赠证书。
壮侗汉三族的经济互动故事及相关展品。(宁金阳摄)
古籍收藏人河池中学退休教师覃瑞谋签署诚信“契约”。(宁金阳 摄)
下一步,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将携手相关单位,系统梳理契约文书档案,深入阐释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探寻中华传统契约精神的现代意义,以诚信之基托举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宁金阳 来源:南宁市国家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