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直通大湾区!贺州这样把新鲜蔬菜送上湾区餐桌

2025-06-09 14:29

来源:广西新闻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初夏沃野,平桂区羊头镇的智能温室里,自动天窗随光温变化悄然开合;富川瑶乡,城北镇新挂上的“菜篮子”基地标牌映着晨光……这些跃动的农业图景,正悄然为贺州“百年菜乡”注入新的基因密码——从传统耕作到科技赋能,从区域供给到直通港澳,一条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通道”已然贯通。

图为工人在展示采摘的辣椒。

高位布局产业筋骨更壮

“‘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涵盖质量、稳定供应、生产环境等多维度考核,从事农业11年来,终于获得了这块牌子,对我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富川荣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锦荣抚摸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标牌感慨道。她身后的250亩农业生产基地里,香芋舒展阔叶,新栽的早蜜桃苗向阳吐翠,丝瓜攀藤而上……

近年来,贺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级供粤港澳蔬菜工作专班,出台相关文件,资金向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倾斜。高位布局催生“硬核”成果:2024年全市蔬菜(含食用菌)产量293.76万吨,同比增长4.37%;建成设施蔬菜13.78万亩;累计认证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01个、供港澳备案基地23个,数量居广西首位。平桂区被评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广西唯一),其现代农业产业园跻身5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估公示名单,排名第12位。香港培丰未来CMA检定中心广西分中心落地贺州,为质量互认锚定基石。

依标生产品质安全更优

要叩开“挑剔”的粤港澳市场,贺州选择以标准破壁。

全市编制豆杯、菜心等10项供港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其中4项升格为广西地方标准;制定8项团体质量标准及2项包装冷链运输标准,实现“一个标准供大湾区”。标准落地催生基地升级:澳门澳鲜、深圳双晖等企业进驻,建成八步铺门、平桂羊头等5个万亩设施蔬菜集群,打造了全广西首个以供港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八步东融供港蔬菜产业示范区、全广西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平桂设施蔬菜产业长廊。

在位于平桂区羊头镇的贺州美源农业发展公司生产基地的温室里,科技与匠心交织成品质保障。总经理刘帅穿行于辣椒丛中检查辣椒生长情况,工人们穿梭于翠绿枝叶间,熟练地采摘辣椒,随后将其打包、装箱。不久后,这批优质辣椒,将会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上。大棚顶部,智能天窗正自动调节温湿度。2024年,借助平桂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贺州美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大棚进行了升级改造,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助力公司年产3000吨高品质蔬菜输往粤港澳大湾区,带动300余人年均增收3万元。严密的市、县(区)、乡、村四级监管网络,铸就供港蔬菜合格率连续多年超99%的“金字招牌”。全市斩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绿色有机认证147个,“野里乡”辣椒等品牌闪耀广西农业品牌目录。

刘帅正在进行辣椒种养技术教学。

畅通渠道直达湾区餐桌

清晨采摘的菜心,傍晚能否现身湾区超市?贺州用“直通直销”给出肯定答案。

互认机制打破壁垒。贺州市检验检测中心成为广西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承检机构,叠加香港培丰中国计量认证(CMA)贺州分中心,形成质量通关“双保险”。直销模式缩短链路——与澳门安成公司签订源头直采协议,减少中间环节。企业抱团开拓市场——通过联合参加香港工展会、粤桂产销对接等活动,贺州菜心、豆杯等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显著提升。

渠道变革引爆增长。2024年,贺州蔬菜出口8.9万吨,其中“直通直销”港澳1157吨,激增69.79%;出口额1071万元,飙升171.13%,成就广西首个供港澳蔬菜“直通直销”设区市。刘帅的视野已投向更远:“我们正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未来计划与高校合作,让AI赋能病虫害防治,让湾区餐桌更新鲜。”

针对反季节供应能力不足、精深加工相对滞后等短板,贺州市精准施策:一方面,稳产保供挖潜能,加快高标准基地建设;另一方面,打造集散枢纽平台,推进集成加工、冷链、电商、海关服务功能的供粤港澳蔬菜集散中心建设。同时,强化品牌战略,推动更多农产品争取“香港优质正印”“圳品”等认证。

“截至目前,贺州市累计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1家,数量位居广西首位。广西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承检机构也顺利落地贺州,为贺州优质的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贺州市农业农村局种业与种植业科科长蒋喆告诉记者。“百年菜乡”乘上“东”风,正生动诠释着“菜篮子”工程的贺州实践。贺州山水滋养的优质农产品,正以更快的流通效率与更稳定的品质保障,丰富着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