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化:山路跑出致富“加速度”
循着碧波荡漾的红水河前行,又穿过数不清的陡峭急弯上山,直到眼前出现一幢小楼,周围的视线才豁然开朗。这就是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六说村王开屯的仙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
雨后牧草的清香混着泥土的味道钻进鼻腔,只见山坡上栏杆围着的两条羊肠小道,两只瑶山草花小猪并排在其间欢快地奔跑,相隔一会儿又跑来了一只小黑山猪。
“这就是合作社养殖的两个特色品种,我们专门建了这条长达500米的跑道,每天饲养员会分批将它们放出来‘运动’,以保证出栏的猪肉质弹润可口,而且跑道是水泥硬化的没有泥巴,不会沾到猪身上产生‘牛皮味’。”村支书韦爱合细细地介绍,以前县里号召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六说村只有漫山遍野的林地,便搞起了林下放养。可一开始放养的模式不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怕跑出去的猪破坏村民种下的树苗,于是才别出心裁地在山上修出了“猪跑道。”
图为合作社特色猪跑道(彭慧洁 摄)
仙旺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2018年8月,是六说村干部们带领村民培育的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晶,现有合作社社员151户,社员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脱贫户占社员总数60%以上。而获得世界银行广西贫困片区农村扶贫试点示范项目贷款则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基石。“2018年9月,得益于世行片区项目300万元的贷款,我们建起了山上的青饲料基地、标准化高架猪舍和配套的硬化道路等设施。”合作社理事长韦安乐说。
在饲料加工厂房里,韦安乐娴熟地打开一桶封装起来发酵的青饲料介绍说:“我们在周边种植牧草,加工成青饲料,只用纯天然饲料和玉米粉喂出来的猪既不容易生病,肉也更好吃,一般市场上很难买到这样品质的土猪肉。”
图为合作社副理事长韦爱合介绍发酵饲料(彭慧洁 摄)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推广打开销路,我们利用节庆到南宁、深圳等城市展销,土猪肉独特的口感深受当地食客喜爱,不少客人吃过后都在微信上跟我们订,我们屠宰加工后第一时间用冷链物流发出去。”六说村驻村第一书记覃万谋说,2024年度合作社出栏达到463头,现在还有存栏280头,合作社的发展日渐上规模。
“从小在村里就是搞养殖,养猪难不倒我,但筹办合作社以来,从最开始对接世行片区项目做合作社投资计划书,到做市场打开销路,又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千头存栏’,这一波又一波的难题我们都顶过去了。”风风火火的女村支书韦爱合爽朗地说起一路创业的故事。她介绍,合作社运转起来后2019年就开始盈利,2020年到2025年间一共分红了5次,共计18.26万元。2024年度销售额达到81万元,纯利润达到20万元以上,2025年1月20日社员分红3.49万元。
图为合作社副理事长韦爱合介绍合作社情况(彭慧洁 摄)
“除了合作社每年的分红,平时基地需要割草、送猪我就过来帮忙做工,增加家里收入。”在基地务工的社员张振群说。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村里的就业,依托社员饲养母猪、统一提供猪种、保价回收仔猪、集中培养肉猪销售的综合性合作社模式,村民也跟着积极地自发养猪,掀起了乡村产业热潮。
“下一步我们还要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产品宣传,通过参加展销会、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开展促销活动,动员、鼓励社群内大力推广,加强与周边市场的联系,努力扩大销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韦爱合说。(李善鹏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外资项目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