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月三”国际民歌邀请赛(高校组)开赛
4月23日,“山歌好比春江水——2025年‘三月三’国际民歌邀请赛(高校组)”在广西民族剧院拉开序幕。本届大赛以“民歌无国界,山水有相逢”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大洲22个国家的66名选手参赛,共同唱响民族音乐的时代强音。
本次大赛亮点频出、精彩纷呈。比赛现场,选手们一展歌喉,演唱了众多中国民歌以及各国经典曲目。其中,有中国的《兰花花》、韩国的《阿里郎》、越南的《浮萍飘荡》、赞比亚的《卡莱巴利卡》等,歌曲旋律优美、风格多样,既有鲜明多元的各国民族特色,又巧妙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生动展现了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赞比亚选手弹唱《卡莱巴利卡》。(戴敏玥 摄)
赛制规定,每支队伍可展示两首曲目,一首为本国歌曲,另一首则是中国民歌。该赛制不仅能让各国选手充分展示本国音乐文化特色,促进选手们对中国民歌的学习与理解,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让观众能够在同一舞台上领略到多元的音乐风格。
俄罗斯选手表演《青春舞曲》。(戴敏玥 摄)
本次大赛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对比赛全程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双联动。同时,比赛设置了“最佳民歌传承奖”“最佳人气奖”“最佳舞台表现奖”等多个奖项。
本次大赛不仅是音乐的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民歌工作坊、非遗展示体验坊、文化讲座在比赛期间全程开放,市民朋友可以在此学唱山歌、制作乐器,聆听文化学者讲述传统音乐背后的故事,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民歌的魅力。这一系列活动旨在让民歌文化更加贴近大众,让更多市民了解和热爱民歌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此次比赛参赛院校阵容囊括多所高校,其中多所艺术院校的加入充分彰显了赛事的吸引力,同时也呈现出显著的国际化特征。参赛选手覆盖全球五大洲,形成了传统与创新交融、东方与西方对话的多元文化格局。这一跨国界、跨文化的艺术交流盛会,不仅提升了赛事的专业水准,更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
评委选手合影留念。(戴敏玥 摄)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高校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音乐才华的优质平台,也让广西“三月三”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各国选手以艺术为媒,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戴敏玥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