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广西:重点传染病发病率处于近5年来最低值

2025-03-21 14:01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广西疾控体系改革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

image.png

发布会现场。(沈丽丽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局于2023年5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统筹推进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疾控体系改革,聚焦“体制创新、民生关切、能力提升”等方面,整体谋划发展思路,持续巩固传染病防控成果,为广西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聚焦体制创新,重塑疾控改革“新局面”。积极推动落实疾控体系改革任务,广西所有设区市和县(市、区)均已挂牌成立疾控局,实现同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整合,整合后队伍规范运行“不打折”。进一步巩固联防联控机制,与南宁海关、自治区监狱管理局、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文件,与越南广宁省、谅山省就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和疫病信息共享达成共识,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区内医科院校公共卫生学院深入交流共建,不断强化社会共治合作。在南宁市、灵川县、柳州市人民医院和钟山县人民医院分别开展国家级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城市、试点县域和试点医疗机构建设;在南宁市、梧州市、钦州市率先试点疾控监督员制度,选拔251名专兼职疾控监督员,派驻到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有效路径。

第二,聚焦民生关切,守好公共卫生“安全线”。坚持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为原则,推动预防关口前移,实行重点传染病重点防控策略,牢牢守住传染病防控底线。

2024年广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2023年大幅下降。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继续保持零报告纪录。一些重点传染病,如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处于近5年最低值;手足口病连续5年未出现死亡病例,重症率降至有记录以来最低值;肺结核、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病例数较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持续优化预防接种服务,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积极防控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传染病,进一步筑牢人群免疫屏障。广西已连续32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连续22年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风疹、流脑、乙脑仅报告个位数病例。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局还聚焦青少年学生人群健康特点,整合广西优势医疗资源,实施“明眸皓齿 壮美少年”学校卫生工程,强化近视、龋(qǔ)齿、肥胖和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干预。持续推进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开展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等监测和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不断助力美丽广西建设。

第三,聚焦能力提升,织密人民健康“防护网”。围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持续提升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本领和能力。在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推动疫情发现方式从传统的“被动报告”向“主动感知”转变;进一步扩展监测覆盖面,形成发热门诊、哨点医院、城市污水等10个监测子系统,实现监测县域全覆盖;健全“日监测、周评估、月报告”机制,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洪涝灾害特殊时期以及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开展专题风险评估,提前部署防控措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局以项目为驱动,大力培养现场流行病学骨干人才,全区共建成258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组织“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开展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应急演练,以“练”促学、以“练”促用。在检验检测和医疗救治方面,建立了包括1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15家测序实验室、103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网络;加强自治区级高通量多病原联合检测、宏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新发突发传染病检测能力;支持自治区胸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等7家传染病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控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沈丽丽)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