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面面图文并茂、色彩斑斓的文化墙,尽显民族团结正能量;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写出了民族团结新风尚;一项项精彩纷呈的活动,表达了心手相连民族情……走进广西钦州市的一所所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氛围格外浓郁。
近年来,钦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传承者”“守护者”“践行者”。
思想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
钦州市深入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印发《钦州市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为全市241所学校(幼儿园)配备党组织书记。出台《学校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等5个示范性工作制度,把意识形态、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等工作内容列入学校基层党建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书记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把全面深化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列入全市教育系统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列入全市学校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的重点任务清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各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组织根基。
钦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育人目标,印发《2021年钦州市铸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钦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示范学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民族统战和教育工作上下联动、互融互促,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制定《钦州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工作措施》《钦州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着眼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努力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和师资保障。选派“精兵强将”,发扬“传帮带”传统,2024年建设“名师工作室”2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0个、“名校长工作室”10个,充分发挥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以中青年为主的骨干师资队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师是关键,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和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纳入各学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教职工理论学习等内容,提高广大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认识,增强理论知识素养。”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赖廷耀介绍,“2024年印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宣传手册》等学习资料8万多份,实现全市教职工全覆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等专题思政课万余节,教育覆盖学生85万余人次。”
建强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感”
钦州市持续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措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内容。统筹用好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国家统编教材,深入挖掘各学科蕴藏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创新设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学习情境,让民族元素在课堂上可听、可见、可感。指导高校开好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小学版教材使用,提高《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学教材教学质量,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钦州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浸润正向效应,在校园、楼体显眼处悬挂张贴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内容,在校园绿地、长廊、活动室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打造,形成一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文化主线和“润物环境”,以环境育人,不断增强师生的“五个认同”,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钦州市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主题教育等方式,将课堂小天地触角延伸到课外。依托刘永福旧居、冯子材旧居、浦北柑子根第一党支部等红色资源设立8个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点带面,推动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用好《钦州英雄文化教育》《书院贤达耀钦州》《记住乡愁》等本土学习教材,讲好钦州英雄故事,打造“大思政”钦州品牌。以“刘冯+红色研学”为载体,积极探索“思政+旅游+家庭”三位一体“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实践,开展“家游钦州,共建滨海运河城”红色思政游学活动,因地制宜开发“观豚赶海”“品陶游学”“非遗传承”等9个“行走”的民俗思政游学路线,将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让思政课走进广阔天地间。
精准施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
钦州市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思路、新方法,把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做好新时代校园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指导1445所中小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覆盖率96%,超额完成指标任务。每年以“推普乡村行”“经典润乡土”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市汉字听写、校园中华经典诵读等大赛活动,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青少年语言之基。坚持“五育”并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强国力量”为主题,组织举办钦州市教师文艺技能比赛和钦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联合市委统战部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秀思政课例评比活动,遴选出优质录像示范课例156节,汇编出版钦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思政课优秀教学设计选集等,用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蓝本”。利用清明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通过播放红色影片、寻访英雄、祭奠英烈、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思政大讲堂”“书记校长思政课堂”“开学第一课”等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深植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抓好各类教育资源开发,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积极营造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学进步的良好氛围。在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中广泛开设钦州坭兴陶、烟墩大鼓、钦州采茶、钦州海歌等多个非遗特色课程,把抛绣球、竹竿舞等多个民俗活动列入学校运动会比赛项目。发挥好钦北区壮族聚集地文化优势,在钦北区那蒙中学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开设壮语课程,配备好民族语言老师,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举办丰富多彩的“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广西三月三”系列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全市85万名师生共同参与抛绣球等民族特色节目,深刻感受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陆杉说:“我们成功打造钦州市永福小学、钦州市子材小学、浦北县世聪中学等100所红色学校。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市第四中学等13所学校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实施‘同心圆智慧教室’项目,市第八小学、市大寺镇中心小学、钦北区那蒙镇中心小学3所学校建好‘同心圆’智慧教室,组织来自新疆等多个民族学生学习传统汉字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认同。”
“我们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好中华文化故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讲好学校自己的故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校园,种进师生心里,让其在校园内遍地开花,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教育力量。”赖廷耀说。(潘广信 孙培春 黄起邦 来源:钦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