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文源日常二三事
河池市凤山县上牙村的乡村风貌,一天一个样,文化广场建起来了、进村道路硬起来了、路灯也亮起来了……这些变化,驻村第一书记李文源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通过党建带动群众积极性
驻村帮扶以来,李文源不断思考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来带动大伙的积极性。他通过积极参与村“两委”班子建设,主动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领头雁”作用。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助完善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补齐村“两委”非100%党员的短板、痛点,开展储备村级后备干部行动并储备12人,切实建强班子队伍和进一步规范各项业务开展,积极推进建强村党组织。还通过举办党建业务知识培训班和给党员讲党课,切实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他和村委其他同志一道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开展“四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积分制、清单制管理,还积极参加村民纠纷的调解,不断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上牙村的宜居宜业环境进一步提升。
协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李文源和村干部一同立足村实际,对标自治区的“百千万”工程,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派出单位农业银行广西分行的资金支持,实现了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如,完成石马湖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村部职工之家建设和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同时新建了下卜屯文化广场、5个集中供水水池、环乡路亮化项目、4条产业路,硬化了2条屯级道路。
2024年6月初,突如其来的暴雨无情残虐着村庄每一个角落,数十处山体滑坡,造成堵塞道路或道路下沉无法通行,河堤或通往生产路的人行桥破烂不堪。李文源积极深入灾情第一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向党政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也向派出单位农业银行广西分行报告,争取到5.44万元资金用于灾后应急重建,先后修复重建了道路1处、河堤和人行桥各1条。让群众出行更安全、产业发展更顺畅,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为了让村里的青年人和学生阅读学习有个好去处,他又向自治区图书馆申请在上牙村村部建设了一个“悦读驿站”,争取到了1200多册图书。
走村串户解决群众困难
上牙村有23个自然屯,李文源和其他工作队员、村干部、帮扶干部经常走到群众身边去,深入了解880名脱贫户和36名监测户的家庭状况。了解收入水平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饮水安全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
李文源说:“只有走进村民家中,才能力所能及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实事求是落实惠农政策,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通过经常走村串户,李文源和其他工作人员将走访的村民按程序纳入监测,涉及3户13人,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帮助他们获得产业奖补共219万元,获得跨省就业交通补助312人次、稳岗务工补贴37人次、雨露计划补助106人次。同时,通过举办厨艺培训班、农业专业生产技术培训班等,帮助群众进一步提升谋生技能。
走访上牙村一般户岑某雷家时,李文源了解到其因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而活动受制,仅靠年迈的母亲照顾,生活起居非常艰难,便紧急组织了工作队员、村干部和乡政府有关领导及业务人员入户慰问,面对面共同研判,制定了帮助其办理残疾证、办理生活低保等帮扶方案。最终都一一落实,使其生活上得到了有力保障。
对于家中有富余农作物等要出售的,他们还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农市大集”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无偿帮助村民售卖农产品,消费帮扶金额达5万元。现在上牙村的脱贫人口纯收入年复合增长率约15%,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脱贫攻坚成果也得到持续稳固提升。
金融助力产业振兴
李文源作为金融行业驻村干部的一员,经常思考如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地服务农村产业发展。
上牙村种油茶、八角、杉木,养猪、鸡、牛等,有旅游景区等特色资源。李文源积极发挥后援单位优势和资源,争取到农业银行54万元捐赠资金,投入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助推农村产业发展。这两年来,上牙村集体经济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39%,预计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将会超30万元,在全乡排首位。
在村民发展困惑之际,李文源又带领党员群众到外地学习交流和考察,拓宽党员群众视野,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入户宣传农业银行本地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借助驻村工作队的入户了解贷款的优势,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走路,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参与“凤山县驻村工作队队员考评平台”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等,为凤山县在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驻村工作队员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做出了贡献。
李文源帮助村里的119名脱贫人口获得农业银行小额信贷575万元,助力扩大农村产业发展,大力推荐农业银行河池分行支持凤山县锦绣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经营。(文:周明娜、李桂峰 来源: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