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锦绣,筑通途—巴羌高速开工建设两周年纪实

时间:2024-09-30来源 : 中国网广西作者 : 马榆森

大地染金,稻香阵阵。金秋九月,沿着巴羌高速主线前行,这条初见雏形的高速公路犹如巨龙盘卧在桂西北的群山之间,穿山越岭、沿江跨湖,成为又一条交通“动脉”。作为构建陆海国际大通道的重要力量、加强黔桂两省区之间的重要枢纽,也作为加强中国自贸区(广西)建设、广西强首府战略、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点项目,巴羌高速不断沿袭和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辉映和寻觅民之所盼的风云际会与机遇梦想。

巴羌高速由广西交建集团承建。登高山而望,始于秋时酣战,向锦绣万里问道河山,两度寒暑轮回间。2022年9月至今,巴羌高速全线16座隧道已贯通15座(含半幅贯通),55座桥梁工程整体进度完成89%,路基工程整体进度完成93%,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产值任务。

image.png

2024年9月3日,巴羌高速关键控制性工程及全线最长隧道——塘达屯特长隧道实现左幅贯通。巴羌高速建设项目部  供图

一望无垠的大山,是他们最广阔的舞台

起笔,是寥寥数人于溶蚀峰丛洼地地貌与剥蚀丘陵地貌的艰难探索起步。项目建设之初,首批建设者们在崎岖险峭的陡坡上攀登,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驰骋,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密林间穿行。用精准的测绘、准确的数据,布设控制点、开辟施工便道,为无名的荒地织出最适宜的路线网。

伏笔,是高达47.17%的桥隧比,溶洞、滑坡、危岩等“天然屏障”碍阻。隧道山体宽、斜坡多、围岩差,桥梁多凌深谷、挂陡壁、跨乡道、淌河湖,反让建设者们“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更为闪耀,围绕技术创新、品质提升,攻难题、通梗阻、破瓶颈,将大自然抛出的道道难题逐一破解。

拉力隧道进洞即碰到软弱地基,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综合考虑土体、地质等特殊情况,技术团队创新应用隧道洞口软弱地基微型桩处治技术,有效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地基沉降,从而确保隧道洞口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后将其总结形成一套省部级工法,荣获第五届中国公路学会微创新大赛银奖。

落笔,是如履薄冰、蹄疾步稳绘就工程安全画卷。项目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分级风险管控”双重预防机制、“隧长制”和“吹哨人”制度,深入推进“三管三必须”原则在项目一线落地,50余公里的“征途”,他们牢牢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将安全理念嵌入施工全过程。

跨河百分离式立交桥、江巴枢纽互通涉河百路,林览互通涉天巴路,巴色互通涉都巴路等,8个涉路施工点让安全团队绷紧神经。“日均车流量大,我们做好现场安全标识设置,实行排班制全天候盯控,并联合县交警队进行现场巡检。”安全员梁维锐回忆道。压力填满的酷暑与寒冬,他们如是度过。

image.png

笼罩在落日熔金下的岩滩水库特大桥(卢舒琪 摄)

倾心为民的奉献,是他们最真情的流露

回望素履以往的来时路,征拆协调问题,始终是一只强劲的“拦路虎”。

一头牵动项目落地,一头关乎民众利益,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项目部积极对接相关单位,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将任务清单化,找寻突破口,建立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

沿线途经的坤王村,整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每逢汛期,易发生洪涝。修建防洪提、扩建排洪渠道,一直是民之所盼。为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充分听取政府、村民意见,实施沿线改路、改沟、改渠“三改”工程。针对当地水利设施老化、出行不便等问题,协调机械设备与物资物料,组织修缮多处水利设施与出行便道,以真情巧化民怨、赢得民心。

“截至目前,已完成房屋拆除97户,土地征收6717亩,坟墓迁移929座,杆线迁移317.9km。”细数辛苦打下的“战绩”,征拆协调员们感慨万千。

心归处,是为民。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以购代捐”帮扶模式,助力沿线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邀请技术人员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助力旱藕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联合当地政府开展捐资助学、安全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助力基层教育工作。修一条路,造福一方百姓。他们以深耕乡村、躬身实干展现着“为民众办实事,为社会作贡献”的气度与担当。

image.png

建设中的巴羌高速岩滩水库特大桥(卢舒琪 摄)

臻于匠心的雕琢,是他们最诚挚的献礼

从夯基垒台到精益求精,巴羌高速全体建设者穿梭钢筋水泥间,为荒芜的山野河岸落下精彩注脚。

“岩滩水库特大桥是推动交旅融合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广西高速公路中首座型钢uhpc轻型组合梁桥。”起点很高,落点却难。技术团队在桩基钢护筒下放过程中发现,钢护筒下放过程易出现偏位、倾斜,桩基质量大幅降低。

如何提高深水库区大直径桩基钢护筒下放一次性验收合格率?经过多次调查分析与测算,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种钢护筒下放自动伸缩式装置及大直径桩基钢护筒对接限位装置,并总结形成专利,合格率达95.7%。该项QC成果获评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二等奖。

此外,还创新研发了《桩基钢筋笼套管栓接防偏移紧密对接式机械连接装置》与《伸缩式大直径深水桩基钢筋笼分段下放对中装置》,用以提高钢筋笼对接合格率、解决钢筋笼对中调节快捷性问题。“第三方检测单位桩基检测结果显示,岩滩水库特大桥所有桩基均为一类桩!”项目生产副经理赵启雄激动万分。一系列缜密的“配套”措施,为大桥不断拔节生长保驾护航。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地质之险难,反更高涨了追求技术突破的锐气与魄力。截至目前,巴羌高速BIM技术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1项,QC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4项,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6篇,立项广西地方标准3部,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从打通“堵点”到创造“亮点”,每一次收获的时刻,盈耳的总是对于“品质效益双提升”的豪迈诉说。

image.png

六卡大桥于青绿丛中过,是现代工艺与自然美景浪漫“邂逅”(莫锦恋摄)

和谐共生的画卷,是他们最生动的镌刻

绿影婆娑处,新路踏青来。座落于“天然氧吧”,穿越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毗邻4个水源保护区,连通广西东兰国家地质公园与赐福湖风景区。钟灵蕴秀的百里山脉、流水潺潺的盘阳河、宛若仙境的云海、闲庭信步的白鹭……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优势,更是使命。巴羌高速建设伊始,就将打造绿色低碳路、绿色融合科技示范项目作为不懈追求。

“地处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本地区降雨充沛,具有实施该技术的区域优势,同时岩溶地区土壤资源稀缺,该技术又兼具高效保土作用,应用潜力较大。”项目总工黄修贤介绍道。

建设过程中,巴羌高速项目联合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对高陡岩质边坡植被恢复开展研究和试验,采用植被混凝土绿化岩质边坡,通过水泥与土壤混合提高土壤强度与抗冲刷性,同时实现植被建植,较传统客土喷播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喷播层的抗冲刷能力、固定边坡喷混基材,实现绿化植物建植,为裸露的岩坡再披“绿裳”。

在路基边坡绿化上,还采取随机锚杆、张口式引导网、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生态植被混凝土、挂网喷薄植草等多种边坡防护形式,凝心擎画新绿公路,守护绿水青山“高颜值”。

“我们将‘四节’一环保五要素责任细化到个人,在绿色理念、生态环保、资源节约、节能低碳、品质建设、安全智慧、服务提升七个方面狠下功夫,必定将巴羌高速打造成一条富含深厚底蕴与民族文化、别有长寿之乡风情魅力的和谐生态之路。”项目经理农明科满怀信心。

优选路线,就近设置表土剥离堆放区,填平沟壑,改善原有山区耕地,保护、节约土地资源;积极推广“零开挖”进洞理念,减小对自然地貌的破坏;桩基施工泥浆池远离河道,拌合站、梁场等设置三级沉淀池,防治水污染;钢筋加工焊接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各施工场地配备相应的除尘设备,防止大气污染;利用隧道洞渣修筑便道、加工碎石、填筑路基,实现节材与资源利用……2022年“巴羌高速绿色融合发展科技示范工程”入选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西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清单,2023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业绿色公路施工示范工程奖项,巴羌高速紧跟“绿色发展理念”风向标,倾力打造多元一体化高速示范路。

薄如蝉翼的是时间,奋斗的重量,便永恒凝结在无限延展的长河中。

两年间,从“纸上谈兵”到“实景呈现”,巴羌高速全体建设者始终坚持上下一心、迎难而上,以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持续刷新重大节点建设速度,以工程突破之“势”,助力高质量发展之“能”。

一条革命老区、移民库区、民族自治地区人民安定发展的和谐之路,巩固脱贫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已然雄姿初现,迤逦穿行,通向希望。

(责任编辑:曹洋)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