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乡村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着重要作用。202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围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把清廉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以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忠良村和青秀区刘圩镇刘圩村充分发挥优势特色,有形有效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忠良村通过恢复古宅风貌、提升村容村貌,进一步强化移风易俗,以文化传承带动文化振兴;刘圩村通过引进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如蔬菜产业,实现了产业振兴和村民增收。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和“气质”,更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案例。
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忠良村,通过96栋旧村古宅原貌恢复、126栋新村新宅风貌改造、水质治理、村容村貌美化后,依托美丽南方景区建设,从传统小村落变成南宁市乡村建设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在产业振兴的同时,西乡塘区清廉乡村建设专责小组将清廉建设融入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忠良村清廉乡村家风家训示范巷和石埠街道下灵村青瓦房红色研学基地,每家每户门前都挂有一块家训格言。
每户门口的家训格言牌 (董彬彬 摄)
这些家训格言不仅传递了传统美德,也成为了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指南,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村里进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驻村第一书记卓秋虹说:“我们通过家训格言的传播,强化村民的道德修养,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这是我们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南宁市西乡塘区各村通过文明实践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弘扬廉洁文化,打造清风墙、廉政广场,将廉政元素融入村貌,将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凝聚民心共识,使党员干部、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文化熏陶。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清廉乡村通过互利共赢的融合共建模式,不仅在文化传承方面展现了新风貌,更在产业振兴上取得了新成绩。
作为南宁市青秀区的国有平台企业南宁晟宁集团的下属控股公司,晟发公司与山东寿光农发集团在青秀区刘圩镇共建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已与青秀区4个镇13个村签订集体经济项目投资协议书,推广智能温控、自动补光、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发展。项目总投资1.07亿元,目前已建成35个种植大棚,种植了螺丝椒、黄瓜、番茄、羊角蜜等品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4000万元。该项目引入寿光模式,致力于推广“青秀农鲜”标志品牌产品,以高标准农业生产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无残留的农产品。这一项目的实施,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项目全部建成后还将增加1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刘圩镇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种植大棚(董彬彬 摄)
晟发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国企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结合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共同推动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种模式不仅为国企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清廉国企与清廉乡村融合共建,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指导产业发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给予政策(含专项资金)支持,以及国企融资、管理的各自优势,在推进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据了解,青秀区的清廉乡村建设在推进产业振兴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廉政意识的培养。通过规范村级组织权责运行,提高村级组织干部的廉政意识,树立了清廉乡风民风,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资金使用都公开透明,让村民能够清晰地了解基地建设的全面情况,这不仅增强了项目的透明度,也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确保了村民的广泛参与和监督。
在南宁市的清廉乡村建设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董彬彬南宁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