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遵强:南北文化也需要“走亲戚”

时间:2022-06-10来源 : 南宁晚报作者 : 李宗文

原标题:创新融合让曲艺之花在八桂大地绚丽绽放

吕遵强:南北文化也需要“走亲戚”

作为一名山东青年,吕遵强把根扎在了南宁。不仅如此,他还从事着南方人似乎并不看好的曲艺工作。最近,他获得第三届广西曲艺展演优秀新人奖,他创作表演的数来宝《吵米粉》入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吕遵强通过曲艺给南宁人带来欢声笑语。

童年时内向不爱出门

1989年,吕遵强出生在山东济宁市嘉祥县一个农民家庭里。济宁被称为“孔孟之乡”。这里的人们从小接受传统礼仪教育,尊师重道成为风气。童年的吕遵强特别内向、腼腆,一见人就害羞。他不爱出门,连姥姥家都少去,因为他觉得那里亲戚多。

吕遵强有一个武术梦,但父母发现他性格比较急躁,于是没让他练武,而是去学文了。吕遵强的姑姑是唱戏的,父母便安排他和年纪差不多的表妹,一起到嘉祥县一所曲艺学校学曲艺,算是两人有个伴。

就这样,初三还没上完的吕遵强开始学习曲艺。彼时的他连快板都没见过,也很少听相声。在曲艺学校第一年,吕遵强打下了相声和快板的基础。教他们的老师特别年轻,也就二十七八岁,对学生非常严格。甭管天气冷热,每天早上要练早功,从河这边朝对面喊。打快板也不轻松,一练就是1小时。采访时,吕遵强还向记者展示了长年累月打快板在手上留下的印痕,证明做这一行的不易。回首往事,吕遵强感叹,当年在曲艺学校学习的同学,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坚持。随后,吕遵强又先后到济宁市、菏泽市学习艺术。在菏泽职业音乐学院,他除了学曲艺,还学了舞蹈和小号。

吕遵强是一个不甘于安逸的人,在菏泽读书时的假期,因为哥哥和姐姐分别在深圳和北京,他就跑到深圳和北京打工。在深圳一家电子厂,他和其他工人一样,每天在流水线做着一样的动作,把手都磨破了。

从北京打工回到家乡,吕遵强休息了两个月,正好碰上征兵。当时广西武警部队需要战士。父亲在家指着地图告诉吕遵强,广西风景好,是个好地方。于是,体格不错的他背起背包一个人来到广西。临行着,父亲让他一定得带上快板。没想到,这快板真的起到了很大作用。

入伍不久后到了元旦,部队排练节目。吕遵强和指导员一起排了个“八荣八耻”题材的快板作品。这个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快,吕遵强进入了武警广西总队政治部文工团。在这里,他得到了彼时的团长黄劼的大力支持,手把手地培养他。在部队7年,吕遵强发挥特长,如鱼得水,不断学习,也明确了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在曲艺行业要有所作为。

吕遵强是文工团的业务骨干,经常到基层慰问演出。他认为,慰问演出非常有意义,能够边演边采风,顺路可以找到创作源泉。一台12个节目的演出中,通常他一个人就演三四个语言类节目。虽然有时候演出的人比观众还多,但他从来没懈怠过。他明白,和平年代舞台就是战场,演出就是战斗。每当他看到在高高的哨所上为祖国奉献了青春的年轻战士,就觉得演出特别值得,边防战士给予他们的微笑和掌声就是最高的奖赏。

与恩师李立山结缘

退伍后,吕遵强在学校做过老师,也是广西曲艺行业的积极分子。有一年,机缘巧合,在三江举办的一个集合全区曲艺骨干的培训班,他被选上了。在这次活动中就有中国曲协派来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立山老师。开班时,吕遵强演了一个快板节目《糊涂县官》。李立山老师看后说,真没想到,广西还有唱快板这么好的人。之前,吕遵强就知道李立山老师创作了《哪吒闹海》《看今朝》《巧立名目》等经典节目。那一天,得到前辈的表扬让他心里很忐忑,有人起哄喊他“拜一个师父”。吕遵强特别认真地把拜师的事放在了心上。李立山老师在三江时,他就跟在老师身边学习。

谚语说:师访徒,徒访师,各三年。在吕遵强看来,师访徒、徒访师是非常严肃的大事,不可草率。回到南宁后,吕遵强不断通过微信或其他网络形式向李立山老师请教。李立山老师也会上传一些作品与他交流。同时,李立山老师还会介绍一些平台让吕遵强登台演出,包括参加央视戏曲节目的《一鸣惊人》等。

在广西文联的梁红宙和相声界名家王文水牵线帮助下,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吕遵强成功拜师李立山老师。2020年6月14日晚,来自中国曲艺界的大咖会聚绿城,见证了李立山收吕遵强为徒。李立山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在南宁收徒弟,经过观察,他发现吕遵强近年在业务上有了很大提高,小伙子的人缘也非常好。收下吕遵强后,李立山特别赠送了几句话给弟子:“师父领进门,学艺先做人。善思勤发奋,悟得艺中魂。”同时,希望他在专业上提升,业务上规范,开阔眼界,取得更大成绩。 

吕遵强牢牢记住恩师对他的这些教诲。他认为,近年自己的路子越走越宽,也是得益于恩师的指导。而如今,他收徒弟,也是按照恩师的要求来做,人品不好的不收,三分钟热度的也不收。

在南宁开一家“德云社”

相声快板艺术需要抱团发展,吕遵强希望在南宁也有类似于“德云社”这样的相声会馆。2019年9月,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行在南宁403红椅剧场连演2场。演出以后,他认定在南宁也可以搞定点的曲艺演出,因为广西人民也是喜欢相声的。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相声通过讲古代典故,结合有趣的当下事情,雅俗共赏,是具有一定市场的。

于是,趁着北方小剧场火爆,由吕遵强领衔的南宁陆柒相声会馆于2020年成立。他当时还向李立山老师征求了名字,老师认为名字很好。会馆是由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提字,大写的“陆柒”是希望朋友们能在周六、周日休息时约上三五好友,喝杯清茶,听段相声,有个开怀一笑的地方。如今,会馆集中了马国富、郑云浩、吴梓潇、赵伟利、韦立柱等广西区内外的曲艺高手。

随着演出增多,吕遵强以及团队的粉丝也在增多。但受到疫情的影响,团队面临各种问题,最不景气的时候,每个月赔上万元钱很正常。于是,“干还是不干,解散还是不解散”成为他心中困扰的问题。所幸,在爱人以及粉丝的支持下,吕遵强挺了下来,“既然做,就做下去,咱还是坚持下去”。

感恩南宁接纳一个异乡人

一路走来靠口碑,口碑背后是坚守。因此,熬夜写剧本,不分节假日排练成为吕遵强生活的常态。在他的日历里,已经很多年没有休息日。而他也积极思考着节目如何创新,跟着时代走,如何在“老瓶子”里装“新酒”。而他也发现,加入广西风土人情和时尚元素的节目符合现代人喜欢的口味。“有个观众告诉我,他来一次剧场,一周的烦恼都消失了,他连追了我们5天了。”吕遵强说起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名观众。而让他感动的是,观众席中有不少是年轻人。“我看见有小姑娘拉着帅哥来看节目。在人群里,年轻人一来还不少。他们和我们台上的演员搭茬。看着他们的开心劲,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经过多年沉淀,吕遵强决定推出一批反映广西题材的作品。不久前,他和蝴蝶飞组合成员赵嘉懿等一起,在第三届广西曲艺展演演绎了《壮美广西看今朝》。吕遵强接到创作这个节目任务的当晚,他就和赵嘉懿等对节目进行了研究。这是一个曲艺快板和天琴结合的节目。小伙子唱快板,天琴美女演奏乐器,南北文化相得益彰,受到一致好评。同个时间段,他还和团队创作了群口相声《壮乡大拜年》。他们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节目的创作和编排。

谈及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吕遵强认为,北方有很多南方人,南宁有不少北方人,文化也需要南北“走亲戚”。而看过这几个节目的专家也认为,创新是文化的灵魂,吕遵强和团队创作的节目通过南北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出了不一样的光芒。

吕遵强强调,自己在南宁生活了16年,已经是个本土人了。将来,他也会继续在这里发展,通过曲艺的形式讲南方的故事。讲广西的故事,是他今后创作的方向之一。“我特别感恩南宁这片土地,是它接纳了我,一个外地年轻人。我的作品都会加入广西元素,特别是南宁的元素。我希望曲艺在广西扎根,让曲艺这朵传统艺术之花在广西绚丽绽放。”(记者 李宗文)

(编辑:覃逸霏  责任编辑:覃逸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