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宏阔的视野拓宽东亚汉籍研究领域

时间:2022-06-07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蒋林

近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的70余位学者聚首第二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与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之“东亚汉籍收藏、研究与整理出版”研讨会。他们来自国内外20多所高校、10多家图书馆和出版社。

活动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在北京、桂林、温州三地设立分会场。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是古籍工作中的收藏与保护、整理与研究、出版与利用三个重要环节的工作者的一次大聚会。

线上,40余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专题发言,内容涉及东亚汉籍收藏、整理、研究、出版的各个方面。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表示,东亚汉籍研究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我们不仅应该关注中国古籍文献在东亚的存藏、传播和影响,同时也应关注东亚各国人士所著、刊、抄汉籍文献,考察中国古籍文献与东亚各国古文献的双向互动。在一个更宏阔的文化背景下来观察整个东亚文化圈里面的汉籍,可能会对我们将来的东亚汉籍研究起到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王小盾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黄仕忠教授等相继提出,当代东亚汉籍研究应该有全球化的意识和视野,要破除狭隘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中心主义意识,同时要突破关于汉籍、文献、古籍等固化的观念,应该平等看待不同国家的古文献,平等看待各种不同形态的古文献,通过对文献的考察,观察文化的相通性,特别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文献形态上,不仅要关注刻本,而且要关注抄本、写本,以及文书档案、碑刻文献、笔谈文献等。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本次会议不仅关注到东亚各国收藏的中国古籍,也关注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著、刻、抄的汉籍。黄仕忠教授用了十年的时间,把日本有关图书馆存藏的中国戏曲文献做了一个整体的调查,汇编成一个目录,详细标注馆藏地及索书号,让学界知道日本到底有多少与戏曲相关的收藏。同时,为了让学界更多的学者能够看到并使用日本藏的这些罕见文献,他通过努力,与日本学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将这些稀见文献影印出版。

浙江大学王勇教授对近代东亚笔谈文献进行全面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对日本《大河内文书》整理与研究的情况。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介绍了他在从事《十三经注疏》汇校过程中所利用的日本所藏相关版本的情况,论述了这些珍贵版本的重要价值。广西师范大学陈国保教授对越南汉喃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评述。西南交通大学刘玉珺教授考察了中国公立图书馆所藏越南汉喃文献情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黄轩庄表示,30多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致力于经典古籍的整理和珍稀文献的出版工作,陆续出版了600余种40余万册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经典古籍整理著作和珍稀文献图书,形成了涵盖普通古籍与经典古籍出版、大众古典文化阅读、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出版、珍稀古籍文献档案资料等门类相对齐全的出版体系。(蒋林)

(编辑:覃逸霏  责任编辑:覃逸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