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人民创作 为时代放歌
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广西老艺术家黄婉秋的回信中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本报记者 邓华 摄
杂技剧《英雄虎胆》剧照。本报记者 邓华 摄
文艺为人民,是一条从延安出发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
广西是文艺创作的热土。从1944年在广西桂林举办的“西南剧展”开始,广西文艺就在博大而深厚的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民间歌舞剧《刘三姐》、京剧《瑶山春》、壮剧《歌王》、彩调剧《哪荷咿荷嗨》、民族音画《八桂大歌》等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堪与全国水平媲美、深受专家好评、观众喜爱,在祖国南疆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广西文化现象”。
进入新时代,广西舞台艺术整装再出发、奋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紧扣重大时间节点,聚焦重大创作主题,努力提升艺术工作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集体创作的优势,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秀甲天下的山山水水中、从厚重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多彩缤纷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用满腔热忱和优秀作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彩调剧《新刘三姐》热情描绘全面小康、乡村振兴伟业中人民的幸福生活;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壮剧《黄文秀》深情记录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的动人瞬间;壮剧《百色起义》、音乐剧《血色湘江》、杂技剧《英雄虎胆》、桂剧《燕歌行》、粤剧《抉择》、话剧《漓水烽烟》《父亲的革命生涯》用艺术讲述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忠诚底色;音乐剧《致青春》在青春之歌中回望激情岁月、书写一代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宏图壮志。舞剧《碧海丝路》《窑变千彩》、儿童剧《淘气拉比》等一批经典剧目通过复排焕发新彩。在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春团拜会上,彩调剧《新刘三姐》(片段)用载歌载舞的广西地方戏曲,舞出了各族人民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唱响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和敬意之情,这也是全国首个地方戏曲院团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春团拜会演出。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舞蹈荷花奖、央视相声小品大赛等全国性专业艺术赛事中,广西的优秀作品、优秀演员佳绩频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全国性重要艺术展演活动中,广西30多部作品线上线下闪耀舞台,3000多万观众现场或在线观看演出。在广西的学校、社区、乡镇、村庄,一支支专业艺术院团派出的文艺小分队主动衔接创作生产“输入端”和成果展示“输出端”,“十三五”期间演出共计7.6万场次,观众人数达5301万人次。当前,广西艺术百花园姹紫嫣红、竞相绽放,新时代民族地区艺术发展的道路在广西有了新实践、新成果。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西文艺工作者将牢记领袖嘱托,用心用情用功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全力打造“广西有戏”品牌,唱响壮美广西的新时代交响。
聚合力谋划好顶层设计。今年2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制定广西文艺创作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就文艺创作涉及的15个门类,分别明确了主责单位、主要协作单位。作为主管艺术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着眼于下一个艺术创作周期,在当前广西艺术积淀的成果经验上,提出了打造“广西有戏”品牌的战略部署,研究制定了《“广西有戏”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从7个方面规划7大工程、细化为16个专项行动计划,构建全区舞台艺术创作“选题立项——剧本创作——剧目排演——修改提升——巡回或驻场演出——宣传推广——文艺评论”的闭环扶持机制,推动各主要艺术门类各展所长、竞相绽放、勇攀高峰、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舞台有戏、演员有戏、身边有戏。
抓品质创作好重点作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把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作为核心工作,注重紧扣重大主题组织开展艺术创作,坚持把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贯穿于广西艺术创作的具体实践,做到“重要节点有精品、重大主题不缺位”。特别是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采取专班督导、重点扶持、集体攻关的模式,着力抓好彩调剧《新刘三姐》的修改提高工作,努力锻造新时代艺术精品、经典作品;着力抓好彩调剧《小木匠的钢琴梦》的创排,以小人物的故事展现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风采;抓好壮剧《苍梧之约》、歌剧《拔哥》、歌舞剧《龙脊有个金牛寨》等一批作品的创排工作。
全领域精选好创作题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从艺术创作规律出发,积极探索艺术创作“小文化”思维的突破路径,积极引导树立全领域选题理念,努力提高广西舞台艺术一度创作组织化水平,对舞台艺术进行源头性引导。今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首次召开舞台艺术创作题材专家咨询会,邀请全区各领域的专家就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文化历史、民族民俗等方面内容,与文艺院团进行交流,为广西艺术创作选题建言献策。目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已经启动广西舞台艺术创作题材库建设工作,正在实施舞蹈作品、小戏小品、少儿歌曲等小型艺术作品的签约创作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选题、重点项目进行引导扶持,吸引和引导广大创作者和创作机构聚焦主题、选准题材、讲好故事、推出精品。
全方位组织好作品演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演出作为艺术工作的中心环节,积极策划、主动布局,启动了舞台艺术精品推广展演工程。通过整体形象升级、创新赛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广西剧展、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传统艺术展演品牌的院团参演度、观众参与度;通过深化文旅融合机制,积极探索艺术展演+旅游推介的宣传推广模式,推动音乐剧《致青春》等优秀剧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巡演活动;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科学合理布局等方式,更加广泛地引导文艺院团面向基层、面向乡村、面向学校开展文艺精品惠民演出,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家门口办演出、看演出;通过创新艺术传播方式,积极举办网络展演、展播,努力营造大众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文艺生态,不断提高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广西文艺工作者将牢记领袖嘱托,肩负起崇高历史使命,以更加饱满的激情砥砺前行,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广西有戏”目标、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磅礴的精神力量。(班华勤)
(编辑:覃逸霏 责任编辑:覃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