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中国—东盟合作“南宁渠道”影响力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发展,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谱写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崭新篇章。
繁忙的钦州港码头(2021年8月摄)。梁云广 摄
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
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广西有着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为广西的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广西的开放发展十分关注。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西考察,强调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广西全力推进全方位开放发展,改革开放成果显著。今年,广西将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抢抓RCEP实施机遇,打好稳外贸扩开放攻坚战。重点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区域统筹协调、主动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广西开放的步伐,正越迈越大。
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这里已经举办了18届东博会、峰会(2021年9月9日摄)。本报记者 周军 摄
4月2日,在西江梧州段水域,大小货轮来往穿梭。何华文 摄
开放的平台能级提升
5月29日,由凭祥铁路口岸入境的跨区域“铁路快通”进口中越班列顺利抵达重庆,标志着中越班列“铁路快通”模式实现跨区域双向贯通。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广西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和机遇。2019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8月,随着《“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广西举全区之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效显著:大能力运输通道加快形成,东线通道、中线通道已全线贯通并实现电气化;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步伐加快,综合吞吐能力超3亿吨,实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通道竞争力明显增强,2017年至2021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28万标箱增长到601万标箱,年均增长27.4%;通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广西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5.36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5小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通道产业集聚成效明显,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等国际省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北海、防城港、钦州等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临港产业园区加快形成。
无独有偶。2019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成为广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据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获批成立以来至2022年5月,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实施,累计新设立企业突破6万家,是成立前的17倍,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额分别占广西全区总额的34.9%和33.4%,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时代广西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创新发展的先行区。
2021年9月13日,第18届东博会、峰会圆满落幕,硕果累累:签订179个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发布一批重要倡议、重要文件;举办了系列高层论坛,“南宁渠道”进一步丰富……近年来,东博会、峰会加快升级发展步伐,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
如今,第十二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即将召开;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快马加鞭;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提速;东兴、凭祥等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提质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系列开放平台政策,不断书写开放新华章。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医学创新赋能中心(2020年4月14日摄)。防城港市民宗委供图
4月29日,“柳州—同登”中越跨境班列首发。黎寒池 摄
开放的活力激情勃发
初夏时节,在贺州市平桂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村民们忙着采摘彩椒并装车运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市不断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基地,打通农产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的供应链,目前该市70%的蔬菜、60%的水果、60%的畜禽销往大湾区市场……
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在开放、未来在开放。开放的广西,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广西大力推动“三企入桂”。如今,“三企入桂”已成为广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2020年,“三企入桂”新签项目2001个,投资总额2.43万亿元;在“三企入桂”的强势带动下,2020年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3.5%。2021年,全区深入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新签项目投资总额1.1万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66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我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黄汝焜在2022年“三企入桂”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区新签约项目582个,总投资3197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新签约项目225个、占比38.7%,总投资772亿元、占比24.1%。
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日渐紧密。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期生效,为广西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时不我待,机不再来。广西充分发挥对东盟合作优势,主动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创下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的“首次”——1月1日,首趟RCEP国际货运班列从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发出;3月4日,南宁与越南河内正式建立起空中货运渠道;4月2日,我区开行首趟中老铁路(南宁—万象)国际货运列车;5月13日,广西对RCEP国家水果进口航线正式通航……据统计,2010年至2020年,我区与RCEP国家贸易额增长了3.4倍,2022年1—3月,RCEP其他成员国在广西新设外资企业14家,同比增长133.3%;合同外资额2998万美元,同比增长245.4%;实际利用外资1979万美元,同比增长691.6%。
在“引进来”的同时,广西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大。如今,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年产12万辆整车、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年产350万吨钢铁等一批标志性对外合作项目已建成投产,柳工、玉柴、金川、南国铜业等一批企业在海外和国内建立了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原料保供基地,汽车、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构建了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广西,将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继续在高水平开放之路上勇毅前行!(记者 简文湘 杨秋)
中国—东盟金融城(2021年9月4日摄)。李建宁 摄
(编辑:莫翠芳 责任编辑:覃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