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山风景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时间:2022-06-06来源 : 南宁日报作者 : 梁铭 黄理华

青秀山风景区苏铁园是室外科普植物专类园,为开展科普公共服务提供了开阔的场所。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

近年来,青秀山风景区持续推动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并依托生态建设成果,加强科研技术力量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努力打造成面向市民游客开展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和科学普及的窗口。近日,中国科协命名青秀山风景区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完善公共科普服务功能区域。2019年,南宁市政府决定将青秀山风景区、南宁园博园、五象岭森林公园进行整合,打造南宁植物园。植物园是市民获取植物知识的重要场所和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的基础平台,青秀山风景区结合植物引种工程,共收集有7600多种花卉树木,使景区形成规模的城市热带、亚热带植物群落;建成苏铁园、雨林大观、兰园等13个室外科普植物专类园,为开展科普公共服务提供了开阔的室外场所;建成科普展示中心、门区生态大讲堂、压花科普驿站以及国际兰花展示馆等室内科普场所约2万平方米,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展示和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基地。为增加科普科研的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青秀山风景区完善生态环境科技互动科普设备,打造可观看广西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片、植物科学影片的4D影院。在景区内的竹廉文化展示馆将实物与VR虚拟技术、AR、体感游戏相结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市民游客可体验虚拟动画、AR拍照、廉政教育体感游戏等项目。结合专类园科普等需求,设置安装多样化的植物名牌、生态科普知识板等科普标识标牌约1万块,形成较完善且有特色的科普讲解标识系统,方便市民游客自主学习知识。

科研力量提升为科学普及提供教学基础。青秀山风景区积极开展植物引种和繁育工作,配套种质资源收集圃1个,占地面积约58525平方米;建成种苗基地研究大棚面积约63000平方米,并配备公共实验室、土壤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微观实验室、组培实验室等,依托先进的科学设备以及组培实验室等场所,景区科普研学为开展高校课题实验合作提供了完备的硬件设施,也让中小学生学习科普知识时可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目前,青秀山风景区广西亚热带园林植物研究中心研究的课题“基于核心优异种质资源的热带兰花新品种研发与关键技术”获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苏铁类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6个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苏铁基因组和种子植物的早期进化》等科研论文登上SCI期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青秀山风景区科普研学不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研学活动。青秀山风景区打造了一支拥有59名科普讲师、60余名科普志愿者的科普教育队伍,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服务。开展生态科普研学活动。开发了植物认知、植物寻宝竞赛、植物压花、植物画拓印、自然笔记、叶脉书签、寻踪观鸟、爱国励志教育、团队拓展等9项特色活动项目,精心制作了《神奇的植物》《有趣的植物》等一大批趣味性与科普性良好结合的生态科普课程。其中,青秀山自然课堂“植物认知和压花科普课程”、“探秘兰花小心机”线路分别获得广西“十佳文博研学课程”和“优秀文博研学线路”,青秀山自然课堂“植物认知和压花科普课程”还荣获第九届梁希科普奖优秀活动称号。截至2022年4月底,景区组织开展科普活动800余场,参与科普教育活动学生超过300万人次,15万人次到景区开展研学活动。此外,青秀山风景区还积极开展植物科普进校园、送课下乡等公益活动,截至4月底,植物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南宁三中、桂雅路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7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159场植物科普讲座,受益学生约1.2万人;到定点帮扶村开展送课下乡活动16场,惠及帮扶村学生900余人。(梁铭 黄理华)

(编辑:莫翠芳  责任编辑:覃逸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