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州: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时间:2022-05-23来源 : 南宁日报作者 : 何任朗 苏寒梅

原标题: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横州市多元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良好成效

山上种茶树,低洼荒地变成“双高”糖料蔗基地,偏远山村发展土鸡养殖……广袤的花乡大地,处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热潮,呈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动人场景,乡村面貌换新颜,农民生活水平节节高。

近年来,横州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通过引能人建家乡,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动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能人带头 激发强村富民“引擎”

近日,记者在横州市新福镇彭岭村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看到,养殖户提着搅拌好的饲料给生猪备上“营养餐”。“这是刚入栏不久的第二批生猪,有1.2万头左右。”彭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致富带头人陆贵宙表示,该村以葡萄种植、生猪养殖为支柱产业,且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21年,彭岭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6.1万元。  

陆贵宙带领村民积极整合村级集体资产,盘活村级集体资源,发展葡萄优势品种——“阳光玫瑰”种植,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并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大胆探索“公司+村民合作社”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模式,让村民吃上“产业饭”,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横州市注重从文化程度高的种养大户、在外创业成功人员、科技致富带头人、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能人中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并定期开展村干部培训,提升村干部素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盘活资源 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时下正是油茶管护的关键时期,在马山镇新龙村的油茶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忙着施肥除草、修枝整形、翻犁园地,一派忙碌景象。该基地占地面积200亩,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为新龙村村民创造就业机会,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我们的油茶产业发展得好,不仅把撂荒的山地都利用起来了,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新龙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金雪介绍,该村存在土地闲置、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村“两委”班子决定盘活闲置土地,发展油茶种植业,让曾经的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去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6.78万元,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宽阔的致富路。

闲置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近年来,横州市鼓励各村(社区)将集体所有的旧市场、厂房及其他房屋,以及不适宜耕种的田地、荒山、荒坡等闲置资源整合、盘活,采取资产经营、资源开发、股份合作等方式,提高闲置存量资产利用率,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因地制宜 乡村产业遍地开花

利用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做强“特色”,是横州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又一重要举措。近年来,横州市采取“一村一策”“一村多策”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各村(社区)找准增收着力点,同时探索企业和村联合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和村资源互补优势,精准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极”。

例如,校椅镇横塘村与横州市供销社合作发展综合服务项目,开展农资经营、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金融和保险便民服务等活动,收益双方共享,村民合作社年收益达5万余元;陶圩镇历来有养殖土鸡的传统,产业链完善,当地结合特色产业,办合作社、引进企业,引导11个“空壳村”“薄弱村”抱团发展土鸡养殖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截至2021年底,横州市308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其中106个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今年,该市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部署,打造茶叶、甜玉米、优质稻、糖料蔗、畜牧、水产、桑蚕、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力争打造一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社区),推动“产业在村”向“产业富村”转变。(记者 何任朗 通讯员 苏寒梅)

(编辑:覃逸霏  责任编辑:黄晓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