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持续凝聚红色力量,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优势,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全力打造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先导区,当好守护全世界最美山水的“二郎神”。
打造桂林市首批康养基地。阳朔县委组织部供图
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阳朔县委组织部供图
动真碰硬抓整治,护绿水青山。依托“漓江—遇龙河党建示范带”多维辐射,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以县委书记为主导的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推行“党建引领+生态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以“1+1+1+N”队伍选配机制,选派1名乡镇环保站专员包联、1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和多名网格协管员,定人定岗定责,联动县级环境监测站、地环专家、环境执法队伍,引导无职党员、企业职工、环保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大力实施“治乱、治水、治山、治本”,2021年,共投入2200多万元,实施漓江、遇龙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投入500多万元,定点打捞江面垃圾2500多吨,为沿岸村民发放生态分红资金778.8万元。
改造后的鸡窝渡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阳朔县委组织部供图
双引双带树典型,育绿色产业。采取党组织引书记、书记引能人,党员带头示范、能人带动发展的“双引双带”机制,重点围绕“一江一河两线”实施以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农土特产品深加工、民宿康养等为主的项目引进与建设,下派260名党员干部进驻生产一线担任产业指导员,以“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农户”等组织方式,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能人的“头雁效应”,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三千漓、颐养庄园等全市首批康养基地,大力发展黑皮果蔗、金桔、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建成58个区市县级特色农业示范区、163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点,“阳朔金桔”品牌估值达41.42亿元,白沙镇荣获全国首批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生态经济撬动旅游发展。阳朔县委组织部供图
融合赋能促发展,建最美乡村。坚持打造“生态+旅游”乡村发展新模式,深挖漓江、遇龙河流域及十里画廊、321国道、桂阳高速沿线乡村生态旅游潜力,114个村级党组织争当“一江一河一廊一道一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排头兵,实施漓江、遇龙河旅游秩序整治,“五清五拆五建”乡村风貌提升等专项行动,建成450个基本整治型、110个设施完善型、70个精品示范型村庄。阳朔镇鸡窝渡村成为自治区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壮美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遇龙河山水休闲农业建成“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助推11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稳定收入超5万元,阳朔县连续5年蝉联“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刘勤干 韦燕平)
(编辑:黄晓敏 责任编辑:黄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