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垒起一个个“文化粮仓”

时间:2022-04-22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张天韵

近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重点图书推荐目录中,我区《问道马克思: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等数十种图书入选,这些入选图书,再次充实了“文化粮仓”农家书屋。

乡村孩子获赠优质主题出版读物,乐开了花。(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4月16日,扶绥县新宁镇百合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家书屋里,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本报记者 管林华 通讯员 卢文斐  摄

农家书架。(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夯实基础,农家书屋建起来

奉誉是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浮田村的村民,七八年前告别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乡种植脐橙。如今,已种植将近20亩脐橙,年收入达十二三万元。他将好收成归功于村里的农家书屋:“这可是免费的技校,既有专家老师,又有专业种植书籍,种植方面有什么不明白,随时可以获得科学的技术指导。”

农家书屋是我国公共文化五大惠民工程之一。自2007年以来,八桂大地一个个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文化粮仓”——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截至目前,我区共建成农家书屋15143个,覆盖全区14353个行政村。

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坚持应建尽建,实现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自2014年起,每年将农家书屋项目列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以严格标准建设农家书屋,确保基础工作稳步提升,夯实农家书屋基础,在组织、财力、物力等方面连年稳步投入,为农家书屋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领导和资金保障。

从2007年至今,广西共投入资金6.097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232亿元,广西本级财政投入1.865亿元),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3731.95万册,期刊杂志327.7万份,音像制品171.61万张。平均每个农家书屋藏书2463册。

配齐配好出版物,筑牢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近两年,广西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项目投入资金6064万元,为全区15143个农家书屋和135个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共计273.43万册。严格执行标准,确保每年每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不少于60种,国家目录出版物比例不低于70%,省级出版物比例不超过30%。突出农民自主选书。深入探索“百姓点单”服务模式,加大农民自主选书比例,让农民成为出版物配备的主角,确保配备的出版物适合农民口味。

我区通过开展“广西全民阅读月”、“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系列活动,调动农村群众读书用书、科技致富的热情。结合志愿服务活动,推出“我的书屋·我的梦”广西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把贴心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农家书屋成为鼓励农民多读书,引导农村青少年探索科学世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精神家园。

灵活创新,农家书屋活起来

4月初,八桂大地春雨连绵。放学的铃声还没有响多久,扶绥县新宁镇百合社区百合农家书屋那一排排整洁有序的桌椅,已被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占满。他们在这里阅读、朗诵、写作业、练书法,这时,农家书屋俨然成了社区儿童的精神乐园和第二课堂。

百合家园小区是扶绥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满足搬迁群众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学习新技能、开启新生活,2020年4月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一拨款在百合家园小区建成该农家书屋,目前书屋共藏书2800多册。

“百合农家书屋针对搬迁点学生放学后无人照顾的问题,利用驻扶绥的高校资源,在书屋开展‘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每天下午四点半学生放学后,由大学生志愿者在书屋内组织开展作业辅导、趣味阅读、读书分享等读书活动,有效解决搬迁点群众的后顾之忧。”百合社区党支部书记梁宝杰介绍。

农家书屋不仅要建起来,还要用起来、活起来。针对目前一些农家书屋存在的图书数量少、质量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及部分书屋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甚至“铁将军把门”的现象,我区除了足额落实建设资金外,还在村民人口较多、阅读需求较高、文化氛围较好、辐射范围较广的自然屯示范建设“农家读书角”,每季度从农家书屋流转图书到“农家读书角”,以此“用活”农家书屋图书,进一步拓展延伸农家书屋使用效能。

3月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联合金融单位发起的公益项目“乡村书屋”第18家示范点在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揭牌。目前已经依托这18家“乡村书屋”开展绘画、阅读等文化活动500余场,据统计,桂林市推动农家书屋与金融服务相融合,目前已建成“农家书屋活动点”200个。

广西各大出版社送书下乡,还把读书活动送下乡,一个个山村阅读计划不断开启。2021年,广西教育出版社携手爱心企业、公益机构,开启“2021山村阅读计划”系列活动。以主题出版读物《我班有个理论家》为阅读对象,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共享视频教育资源、作家编辑进校园等活动,打造沉浸式阅读场景,将“四史”学习教育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到广西山村小学。不足半年时间内,在广西8个城市开展活动141场次,赠书5797册,活动参与人数超6500人次。

2017年10月,玉林市兴业县蒲塘镇西寨村村民凌小莉家中收到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所赠的“农家书架”和配套图书。据村主任姚文光介绍,凌小莉父亲早逝,母亲也已改嫁,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她一直积极向上,学习刻苦。了解到此情况后,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赠书小分队特将“农家书架”送至她家中,对她进行一对一重点帮扶,以此激励她及更多像她一样家境困难的孩子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截至2021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92家有关单位和机构,先后向广西区内130个扶贫点捐赠152个“农家书架”,3510册精品图书。作为农家书屋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这些书架和图书被直接送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乡村服务点和农户家庭,解决农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缕缕书香飘进八桂乡村的千家万户。

科学种养,农家书屋用起来

4月19日一大早,奉仰喜便来到村委,像往常一样打开农家书屋大门,打扫、整理好书架,便静候乡亲们的到来。奉仰喜是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浮田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主要负责农家书屋的管理维护工作。在农家书屋工作的三年多时间,奉仰喜亲眼见证了浮田村农家书屋从村级图书室发展成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的过程。

福利镇浮田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人口18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999人。由于该村地处广西和湖南的交界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村民没有机会像城市居民那样便利地获得文化熏陶和文化资源。

浮田村许多村民以种植脐橙为生。“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引进了一批关于种植脐橙的技术书籍,解决了村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奉仰喜笑着告诉记者。

“这些书籍的引进为村民发家致富提供了详细、可操作的科学技术指导。我们书屋还主动联系农业专家,定期举办讲座,提高了村民的种植技术,村民们先富脑袋,又富口袋。”依托农家书屋这一“加油站”,村里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和景点——“梦里橙花”脐橙产业园区。农家书屋配备了通俗实用的农业科技图书,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的种养技术。

“村村有书屋,户户飘墨香。”行走在八桂乡村,一个个农家书屋成了一簇簇绚丽多彩的精神文明之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记者 张天韵)

(编辑:黄晓敏  责任编辑:黄秋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