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

时间:2022-03-14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蒙进煌

原标题: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

象州县去年文旅融合项目示范村屯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

近日,象州县以“壮欢”这一特色民族文艺形式,获评“广西特色文艺之乡”,为该县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

壮欢是壮族山歌的一种,象州壮欢已入选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象州,壮欢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男女老少都能“欢”几句,面对游客、嘉宾,壮欢山歌更是张口就来。

文化也是生产力。象州县积极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坚持“文旅活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使文旅融合项目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该县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2021年,该县文旅融合项目示范村屯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村民收入增加360多万元,惠及群众2万余人。

以文促旅提升旅游内涵

“纳禄村是一个古村落,是朱明王朝靖江王后裔的居所……”每逢节假日,面对各地游客,纳禄景区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的讲解员都会兴致盎然地介绍这处明清古建筑群的历史。

纳禄古村建筑群结构整齐、规制考究,具有鲜明的岭南古民居特色。该村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是远近闻名的“彩调村”,也是中国传统古村落,目前已成为国家级3A景区。

象州县积极探索以文化赋能,提升旅游内涵。依托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该县将旅游服务与文化服务机构融合,解决创建星级乡村旅游区品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如今,该县已打造纳禄村、白石村、古朴村等7个星级乡村旅游区品牌。

地域文化是无法复制的金字招牌。象州县深入挖掘郑小谷故居、六祖岩、运江古镇、“两泉”文化等文化资源,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旅游景区景点打造。目前,该县打造了“中南第一泉”象州温泉景区、以“两粤宗师”郑小谷乡贤文化遗风为特色的白石村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商埠重镇”运江古镇,以及拥有明朝朱氏皇族古建筑群的纳禄古村、历史文化名村军田村等。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以及影视剧组前来观光旅游和拍摄影视剧。

以旅彰文促进文化传承

“‘中南第一温泉’,果然名不虚传!”春节假期到象州县体验了温泉康养旅游之后,游客刘先生盛赞。

以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通过市场机制激活特色文化。象州县通过游客实地体验,大力传播和讲好象州温泉文化、古镇文化、名人文化故事,挖掘特色文化,激活旅游市场,拉动旅游投资。

2021年,该县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纳入旅游线路,开发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象州县温泉两天一夜精品游、“金秋银发”主题游、“广西人游象州”团体游等,使象州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深入人心,树立象州文旅品牌良好形象。

2021年,象州县共接待游客450.2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40.02亿元。

农文旅商共同融合发展

在2021年底举办的“冬游广西·象州温泉文化旅游活动周”中,该县举办农文旅产品展销、精品旅游路线游、线上网红直播带货等活动,助力象州特色农文旅产品的对外宣传和销售。截至目前,该县通过电商等线上平台,已带动当地特产沙糖桔对外销售超9000吨。

象州县依托民间传承的壮欢、板凳龙、师公舞、彩调等民族民俗文化,通过举办好春秋社日、“二月二”龙抬头、丰收节庆等民俗文化活动,带动产业发展。如白石乡村旅游区结合郑小谷文化及当地小谷米饼文化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上万人前往体验。

富有地域特点的文旅产品是另一张重要的名片。该县通过挖掘地方民族、艺术、历史等文化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推出的“古榕七宝”旅游纪念品获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此外,特色农产品“象州香米”获2021“广西有礼”广西特色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象州烤红薯干”“马坪廖氏羊肉”分别荣获全区非遗特色美食大赛铜奖和优秀奖。

近年来,象州县还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文旅合伙人”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取得新成就。该县推出了12个“文旅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覆盖全县各乡镇。如,易地扶贫搬迁点老乡家园的文创产品手工制作志愿服务项目、食用菌种植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每年为当地脱贫户带来30多万元收入,实现了文化、旅游、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妙皇思高村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琶茶技艺为依托,打造农文旅品牌古琶茶,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辐射带动茶农183户,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据统计,“文旅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服务群众达5000多人,全县惠及群众1.5万多人。(记者 蒙进煌)

(编辑:黄晓敏  责任编辑:黄秋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