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都峤山风光。黎文伟 摄
三江程阳八寨景区。
兴安猫儿山。
上林大龙湖。
“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制表岑泓蓉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视察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格调品位,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
根据《规划》,全区文旅系统将紧盯“世界级”目标,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品位、塑品牌,通过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升级版、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强文旅市场培育和监管、推进文旅对外交流合作等举措,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国际化、智慧化水平,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早日建成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广西世界旅游目的地。
打造产业发展“龙头”
【目标】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三地两带一中心”升级版建设,打造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优化升级,形成全域协调、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要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业,必须要打造产业发展‘龙头’。根据《规划》,我区将升级发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和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升级打造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着力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文旅厅产业发展处处长苏尉东说。
升级发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立健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和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营造一流的国际旅游消费环境,打造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
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推动北海、钦州、防城港旅游一体化联动发展,建设高端度假酒店集群,拓展面向东盟的海上旅游航线,开发跨境邮轮度假产品,打造生态优先、文化引领、品质一流、协同发展的国际滨海度假胜地。
加快建设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推进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继续办好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发展康养休闲娱乐、长寿文化会展等产业,打造世界长寿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和国际知名的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升级打造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提升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水平,推进边境口岸旅游通关便利化,促进中越文化交流,打造国际知名的边境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
升级打造西江生态旅游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粤桂合作,做大做强西江沿岸生态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开发珠江—西江特色水上观光旅游线路,打造民族文化和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带、中国水运旅游发展典范。
着力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提升南宁的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建设面向东盟、便捷高效的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打造具有更大辐射力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枢纽城市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
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目标】深化“文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业复苏发展之路,建立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优、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旅游业体系,旅游业竞争力取得新优势。
“要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必须全面升级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我区将通过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升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推进文化休闲娱乐创新、加快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推动高端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加强特色餐饮开发、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等举措,加快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自治区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郭勇说。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围绕“桂林山水”“浪漫北部湾”“壮美边关”“长寿广西”“壮族三月三”“刘三姐文化”等六大品牌,打造山水观光、滨海度假等主题旅游产品,培育桂北山水休闲游、北部湾休闲度假游等十大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和创建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实施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与度假区建设工程,推动桂林漓江景区、阳朔遇龙河度假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推动崇左德天跨国瀑布、北海银滩、大新明仕田园等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度假区。
在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方面,向“高端”要突破。建设一批设施完善、环境良好的高端度假酒店,建设一批富有广西山水文化特色的“山水主题酒店”。加快建设高星级旅游饭店,推动旅游饭店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打造三江、阳朔、龙胜、涠洲岛等旅游民宿标杆示范地。
我区还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动乡村旅游惠民富民。同时,落实提振文旅消费优惠政策,增强文旅消费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夜间文旅消费,促进文旅市场消费加快扩容提质。
促进文旅市场繁荣有序
【目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和特色小微企业。市场监管和综合行政执法不断强化,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未来几年,我们将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实施‘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市场主体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各类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全力推动文旅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自治区文旅厅市场管理处处长黄松表示。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重点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型集团,支持本土大型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成为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旅行社向专业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增强发展动力、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
同时,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加强综合行政执法,探索引入第三方实施“体检式”暗访,推进常态化综合执法工作。加强区域执法协作,实现投诉举报联合处置、协同互动常态化。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疫情防控、推进文明旅游等方面持续发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营造“放心游广西”的良好环境。
此外,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建设,鼓励出台文化和旅游地方标准,加强广西文化和旅游服务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之间有机衔接,完善文化和旅游标准化体系。
推进文旅对外交流合作
【目标】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宣传推广体系更加成熟,与东盟国家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培育一批面向RCEP成员国的对外交流和旅游推广品牌。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化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与贸易合作,加强品牌形象宣传和市场推广,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广西文化和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打响‘秀甲天下壮美广西’品牌。”自治区文旅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程大兴说。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为打造对外交流品牌,讲好广西故事,我区将支持广西经典剧目海外巡演,办好海外欢乐春节专场文艺演出、展览、民俗文化交流等海外交流活动。加强文物国际交流合作,联合申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文物对外宣传品牌。
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培育一批文化出口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争取建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文化企业参与广西特色文化出口产品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投资东盟国家的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实景演出、旅游酒店建设等。
深化区域间文化和旅游合作,继续办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文化旅游展会等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文化和旅游“两湾联动”、融合发展。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发展,推动建设滇黔桂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跨省(区、市)长征主题、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主题等旅游经典线路。
为进一步提升广西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我区将实施精准营销,推出一批高水平、有冲击力的主题宣传品,不断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在巩固区内市场,深耕广东市场的同时,加快拓展西南、中南、长三角、京津冀、东北等重点客源市场,积极开拓以港澳台地区、RCEP成员国为核心,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的入境客源市场,充分挖掘入境市场消费潜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
吸引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入桂投资文化和旅游项目,力争每个设区市引进3家以上全国涉旅百强企业。
积极打造“广西有戏”旅游演艺精品,培育和提升20个以上广西特色旅游演艺项目。
力争全区1/3以上县(市、区)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总数达到70个以上。
力争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含)以上,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家(含)以上,建成2个(含)以上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
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旅游骨干企业。
全区接待游客量达到9亿人次/年,力争超过10亿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1万亿元/年,力争超过1.3万亿元/年。(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编辑:黄晓敏 责任编辑:黄秋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