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暖三江 让搬迁户搬得出来、留得下来

时间:2022-02-28来源 : 央广网作者 : 罗兰

“这是我们侗族的农民画,我从零基础开始学,已经画了一年多了,现在大概一天到一天半能完成一幅作品。”2月25日,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工作的宋校元说。宋校元是用左手作画的,手上的作品已经基本完工,鲜艳的色彩,质朴的画风,一幅侗寨人生活的场景跃然笔端。

宋校元在侗画区作画。(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2021年,宋校元在柳州市鹿寨县打工,右手不小心被高速转动的机器搅断,面对这样的人生变故,是当时才上幼儿园的一双儿女让他鼓起勇气重新站了起来。经过几年的锻炼,他把左手变得和右手一样灵活,但因为缺少技能,找工作并不顺利。

受惠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9年5月,宋校元和家人搬迁到了三江南站社区,儿女也进入了附近的初中上学。2020年,通过粤桂协作,三江南站社区成立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宋校元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侗画成品展示区。(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这里对孩子的教育好,基地给我们提供绘画培训,我自己也学了一门技术。”宋校元说。三江农民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用艺术的形式反映侗家人生产生活的美好图景,极具地方特色。基地请了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为大家指点技法。

三江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据了解,该基地是对口帮扶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广东吴川市从湛江市残联争取到帮扶资金,建设的集培训、安置、就业为一体的粤桂协作项目,依托侗族文化产业特色,选定侗画和竹编作为主要产品,传承非遗技艺,发展“指尖上的经济”,让搬迁户搬得出来、留得下来。

基地分为编织区、侗画区、场景展示区、康复理疗区等,共2000多平方米。基地主任荣作飞说:“目前共有78名残疾人在这里集中就业,都是三江南站社区的搬迁户,因为他们身体的特殊性,我们特地配备康复理疗区。”

工人在编织区编织藤椅。(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在编织区,工人们正娴熟地编织藤椅,这些藤椅都是用于出口的产品。经过粤桂协作牵线搭桥,广东提供竹编原材料和订单,三江负责技术生产,产品完成后发往广东,最后出口至欧洲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目前共有4000多万元的订单量,已经排满了全年,保障了脱贫户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收入。”荣作飞说, 2021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荣获第二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称号。

据了解,三江南站社区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有5个小区,搬迁入住4606户,共20162人。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发展产业防贫,建设古宜镇万亩茶园基地、引进粤桂协作项目等,解决搬迁户就业发展问题。

广西金佳电子有限公司也是南站社区内的粤桂协作帮扶企业之一,总经理陈玉禧是一个地道的湛江吴川市人,他带着30多年的薄膜电容器研发和制造经验来到三江,帮助这些从三江大山里搬迁出来的脱贫群众提升技能、实现就业。

“第一条生产线是2021年投产的,这两年我们以培养人和打基础为主,在这里工作的都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的,年纪偏大,手脚比较慢。”陈玉禧介绍,该公司正在规划第二条生产线,目前在加强机械化和技能培训,以提升工作效率。

正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吴众养。(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我在这上班每个月收入大概有4000元,家里有两个小孩,都在附近上学,爱人也在附近的制衣厂工作。”正在广西金佳电子有限公司工作的搬迁户吴众养说。

“这里离他们家里都很近,就两三百米的距离,厂里提供一日三餐,对于外来或稍微远一点的工作人员还提供住宿,我们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稳定下来,提高收入。”陈玉禧说。(记者 罗兰)

(编辑:黄晓敏  责任编辑:黄秋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