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籽”大产业 柳州三江万亩茶园助民安家

时间:2022-02-28来源 : 央广网作者 : 罗兰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一场春雪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天气好转,田间地头隐去了冰雪带来的沉寂,迎来了农人忙碌的身影,春耕开始了。

待种植的油茶树苗。(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之前一直下雪,天气不太好,今天我们是第一天开耕。”2月25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万亩茶园基地,种植油茶的村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三江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是广西油茶种植面积最多、产油量最大的县,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61.7万亩。2022年,该县确立了1.7万亩优质高效油茶种植的目标,并确立要把油茶产业当作柳州又一特色产业来发展的工作目标。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油茶技术推广站站长、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侯立英(右二)现场进行油茶种植技术指导。(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油茶种植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三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油茶技术推广站站长、广西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侯立英说。侯立英从事油茶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已有17年,主要研究油茶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等,作为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她也和村民一起开展春耕工作,现场进行油茶种植技术指导。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油茶技术推广站站长、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侯立英(右三)现场进行油茶种植技术指导。(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准备嫁接苗、挖定植坑、施基肥、开挖小坑、放苗、培土压紧……山头上,村民们围在一起,侯立英正为大家进行技术讲解与种植示范。“首先要撕掉营养杯,注意嫁接口一定不能被土盖住,种植高度要略高出地面10公分,否则以后苗木会陷下去,导致积水,但也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树苗的生长。”侯立英再三叮嘱。

村民在处理苗木营养杯。(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村民在进行油茶种植。(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我们现在进行的是茶叶和油茶套种,按照生产目的设计好密度,让它们互相利用好空间,达到双赢目的。油茶纯林如果管理得好,高产时亩产油可达五六十公斤。”侯立英介绍,油茶种植前两三年主要是催芽,促进新梢生长,使其迅速扩大树冠,管理好的话,第三年开花结果,第四年可投产。

村民在进行油茶种植。(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助力柳州市乡村振兴,提升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同时也能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提供就业保障。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万亩茶园项目是该县重点实施的产业帮贫项目,有效解决了三江南站搬迁户后续就业发展问题。该项目于2018年10月立项并开始实施土地流转,目前,总流转面积10059.02亩,开垦面积6177.4亩,茶叶种植面积5635.32,山茶油种植面积800亩,产业路修建41.877公里。接下来,该基地计划打造一个集茶叶和油茶种植、生产、加工,以及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山体运动于一体的“新时期茶旅文化综合体”,总投资约10亿元。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万亩茶园基地。(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我们搬来了县城,生活环境更好了,但农忙时还得回老家种田、摘茶叶,家里的地不能丢,目前是闲暇时在这里干活,有一百多元一天的收入。”正在进行油茶种植的搬迁村民侯荣先说。

据了解,该项目前三年聘请搬迁户到茶园务工就业,累计用工达到106000人次。达产后,茶园计划按户均1亩茶叶地或2亩油茶园的分配标准,以“确权确股不确地,参与分红”和“确权确股确地,不参与分红”两种模式,免费承包给4878户搬迁户进行管护采收,解决搬迁户的就业兜底和收入保障难题,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记者 罗兰 )

(编辑:黄晓敏  责任编辑:黄秋桦)
Back to Top